2018年一季度读书心得

发布时间:2018-06-22 人气:9086 来源:admin

(一)

《大国军魂》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汪靖

《大国军魂》2017年8月由江西高校出版社出版发行。这本38万字的新书由军队青年理论工作者王诗敏、潘庆华主撰,盘点了在血火苦难中铸就的巍巍军魂,讴歌了震撼人心的军旅英雄。一个国家,一支军队,拥有无坚不摧的军威,拥有气势磅礴的军魂,才能屹立于世界的舞台中央;一个民族,只有强了,骨头硬了才不会被欺负。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一代代战将,一茬茬官兵用理想、信念、鲜血和生命熔铸而成的“大国军魂”,这“大国军魂”是泱泱中华民族爱国人士浩然正气的凝结和迸发,是烙印于人们军队灵魂深处的红色基因和革命血脉。

血性永远是胜战之师的精神特质,一支军队没有了血性,就等于自毁钢铁长城。而现在的钢铁长城是我们年轻一代在铸造。十九大报告也提出了: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主席说过:能战方能止战,唯有国强、军强,橄榄枝才会常绿不衰,和平的旗帜永远会随风飘扬。我们生于和平,长于和平,成于和平,更不能忘了己任,传承先辈血脉和精神,严守纪律,英勇战斗,苦练杀敌本领,卫国戍边,守护安宁,才能淬铁成钢,聚沙成塔,矢志不渝的为实现强军梦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

《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杨永平 

这是一本充满智慧的书,也可以说是一本教你正确看待生活以及人生的书。它的作者是陶瓷兔子,领英强推的专栏作者,一个拥有成长话题女王等众多头衔,并且有自己的公众号的大咖。

如今的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大家的荷包越来越殷实,很多人买房买车,可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变得越来越淡漠,有的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开始颓废,有人开始迷失自我,很多人已经很难保持那颗平常心了。陶瓷兔子的这本《决定你上限的不是能力,而是格局》就好似一股清流,给这浮躁的我们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这本书分为共分为6个部分,包涵了社会、职场和于生活、亲情、友情与爱情。每个部分由若干篇短小精悍的文章组成,这些文章表面看似都是些生活的琐事,有的人根本未曾留意过,但在作者的眼里的却道出人生哲理。或许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吧。作者的文字朴实无华,寥寥数语简单的几句话,却道出了生活和人生的真谛。

尤其记得最后篇文章“生活那么大,别只是看看”讲的是关于爱好与职业的故事,文章中写道:有些人只是将天赋和爱好挂在嘴边,殊不知爱好就如同完美的恋人一般,从来不会从天而降,要想真正得到她。需要痛苦的尝试和磨合。然后笔者又举了个例子加以证明。确实,作者所描述的也是我生活中遇到的近况。我的很多同学都等不及转行了做别的去了,只有我还在慢慢的忍受着,读了最后一篇美文,一下子使我茅塞顿开,有醍醐灌顶之感。原来他们只是远远地看一眼就转身离开,自然是见不到最美的色彩。就好比层次越低,越容易放弃去追。而我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一点点的深入学习,经过时间的洗礼,等到了下一个深度,一定能看到不同的色彩。

书中的很过故事都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的细节,在这本书也许你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你能看到自己未来的样子,陶瓷兔子的书一定会对你受益匪浅,爱不释手的。我想最终你一定会成为她的忠粉。

 

(三)

《孔子的智慧》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方志萍

《孔子的智慧》是林语堂先生对孔子思想的系统阐述和全新解读,解开儒家思想历久弥新的根源所在!在儒家经典中悟出适用于自己的处世哲学,用儒家智慧指导现实生活。

没有哪套格言能像儒家在中国这样主导一个国家的历史。孔子的思想不仅是为人处世的指导,更蕴含着古代圣贤理性的思索和对人生意义的终极探求。林语堂先生对儒家经典的全新解读,让我们从中得到更深刻的启示。儒家思想不仅是孔子对人生本质的探究,对人生价值的求索,更为世人提供了为人处世的准则和安顿身心的滋养。在品读儒家智慧的同时,也能找到适用于我们自己的人生哲学,且值得我们每个现代人深思。整本书一共收集了四十一条经典智慧,每一条智慧都可以与我们的生活对照起来,其中最让我感悟深刻的是下面几条,现在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自身素养: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多替别人考虑。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切勿将己所不欲施于人。生活中,一个给予别人方便的人,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给予的方便,正所谓“送人玫瑰,手有余香。”能多为别人着想,为对方设身处地考虑问题,会让你赢得更多的朋友。正如“对别人好就是对自己好,你想别人怎么对你,首先你要怎么对别人。”

二、学习与思考有机结合。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时,倘若只知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所获。学习是思考的基础,思考是学习的升华。在学习的基础上思考,思考才能深入;在思考的前提下学习,学习才有效果。每个有求知欲和上进心的人,每个不甘平庸和空虚的人,都会不断地求知,不断的思考。求知与思考,可以疗俗、可以治愚、可以怡情、可以养气,可以把自己的人生以高品质的养料充实起来。当你专注于一本好书时,犹如沐浴智慧的洗礼,犹如和智者进行心灵的对话,犹如跳动的知识精灵带着你遨游寰宇,会让你感到充实、愉悦和慰藉。“思考”是通向成功的一把金钥匙。让博学和思考相结合,那么我们就会可以在这个充满竞争的社会里立足。我真正感受到,在学习时,一定不能走马观花式的读书,要做到边学边思考,感悟出知识真正要点,让自己变得越来越有内涵,越来有能力。

三、需要真诚的交流。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我想我们可以这样去理解,人的生活需要朋友,需要朋友间真挚的感情思想交流,这是生活快乐的源泉之一。反观现代社会,人越来越多,各种交通通讯越来越方便,但人与人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我们不敢真诚地与他人交流,我们也始终对他人的言行抱有戒备之心。在工作中,我们越来越强调团队合作,这需要人与人多交流;家庭中,各种矛盾琐事很多,我们也需要经常交流;即使退休生活,我们也需要情感交流;孩子上学的除了吸收知识外主要目的也是培养集体生活,融入社会的锻炼。总之,无论何时,我们都需要真诚的交流,这是我们进化为社会人的内心要求,是天生的。

孔子的智慧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属于过去,也鉴照今天和将来。学习孔子的智慧,做像孔子一样聪慧的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

《社会心理学》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张璐

《社会心理学》是研究行为背后的社会心理过程及其规则性,具体地说,它研究社会心理现象是怎样产生的,怎么可能产生,它的变化过程是怎样的,它的作用又是怎样的。跟许多自然科学一样,社会心理学至今还是没有一个为所有的心理学家普遍接受的定义。首先,我想谈谈我当初选这本书的初衷,社会工作的对象是人,是人和环境的互动,无论何时何地,人的心态和行为总是受到其他人的存在以及群体和整个社会的影响。学习这门学科,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了解自己,提高行为的自觉性,增强社会的适应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用新的方法去观测人和理解人,从而更加准确的理解人们行为的意义、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周围世界的关系。这种观测力和理解力对于我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社会心理学是从社会相互作用的观点出发,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规律进行研究的学科,有着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它的主要研究对象为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社会交往心理和行为、群体心理和社会心理学。它有属于自己的方法论,主要有:一般方法论和专门方法论和特定学科的具体研究方法,比如说观察法,心理测试等等。

通过看这本书,虽然没有完全读懂,但是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学习专业的知识。我希望之后有时间好好深入学习,我想以后应该很有用的。

 

(五)

《读报纸的人》读后感

老街文旅公司  焦美芳

《读报纸的人》 是奥地利现象级作家罗伯特谢塔勒的代表作。以二战时期在纳粹黑色恐怖笼罩下的奥地利为背景,讲述的是17岁主人公弗兰茨从一个在母亲庇佑下衣食无忧的少年,因生活境遇改变,快速成长蜕变的故事。它描绘了一个动荡的时代环境,在欲望和生存本能驱使下,每个人都面临考验,有的沉沦了,有的泯灭了,有的升华了,有的随波逐流,有的隐藏在角落谨慎窥探……每个人的灵魂都作出选择。借用反讽,通过多视角呈现动荡社会下的众生百态,良心与欲望的交锋,对犹太人所处不公待遇的同情。读的过程中,没有特别跌宕起伏的惊心动魄,虽然写得是人物的命运,却在像跟自己内心对话,在心理学和精神层面深层触碰,值得推荐。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去寻找答案,而是要去经历。该书故事曲折、情节生动,通过这部小说告诉我们生活不是童话,一切都会过去的,唯有我们都是在欲望的沙海里淘金子一样的良心和真爱的人。

吸引我的不仅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还给我带来了许多启迪。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让我醒悟一个道理:“日子过得越长,生命显得越短。人生没有固定的答案,每个人书写自己的人生,交出让自己满意的答案就够了,丰富的经历更弥足珍贵!”。

 

(六)

学习《一带一路-大国崛起的担当”》之心得

老街文旅公司  金荣

近日,本人系统学习了《一带一路-大国崛起的担当》一书。在系统的学习当中,我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同时也感悟到了自身的不足,今后将继续学习党建理论成果。

从大国崛起视角来观察“一带一路”,可以增强我们发展的战略定力。我们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从某种角度看,我们处于中国崛起的时代。有学者从经济学的视角指出,整个20世纪和刚开始的21世纪,世界经历了和正在经历四个重大经济事件: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20世纪70年代的“滞胀”、二战以后“世界范围内经济增长的扩散”(东亚经济增长的奇迹,撒哈拉沙漠一带国家经济增长的灾难),以及正在经历的“中国经济奇迹”。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王赓武教授提出,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历史看,今天的中国正处于第四次崛起之中。其实,中国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仅仅从城市发展看,我们今天说起世界城市,会想起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而在古代很长时间,世界最大的城市在中国。汉代的长安就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市。大约1850年,伦敦才超过中国的北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

一个国家的崛起包括内部崛起和外部崛起,而只有外部崛起才是真正的崛起。中国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到影响世界的阶段,外部崛起的重要性凸显。“一带一路”战略就是世界大国在全球博弈的结果。习近平总书记不光是站在中国,而且是站在全球的视角,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它不是简单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战略,而是大国博弈的重器。概言之,“一带一路”是中国崛起时代的大战略。

大国兴衰是一条历史规律。

从全球视野观察,大国兴衰是一条历史规律。在人类历史上,总是会出现一些大的发展机遇,在每一次重大的历史机遇中,都会产生一些新兴国家,也总会淘汰一些原来有影响力的国家,新旧国家更替也是一个世界历史现象。仅仅17世纪以来,世界版图就发生了急剧变化。人们看到大清帝国和俄罗斯帝国的崛起和灭亡;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奥斯曼帝国从强盛逐步瓦解灭亡;英国从偏处一隅的岛国膨胀为称霸世界的大帝国,又在20世纪缩回本土沦为二流强国;美国用100多年的时间从殖民地变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德国、日本一度成为20世纪的法西斯国家(人类付出几千万条生命才迫使它们回归正轨),后来却一跃成为经济大国;苏联崛起和覆没也成为20世纪末的悲喜剧;从公元元年到19世纪初,中国一直处于世界的前列,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的20%以上,远远领先于其他国家,但从15世纪以来,中国多次丧失历史机遇开始衰落。

现在,有人讨论欧洲的衰落。眼下的欧洲受到三大问题的困扰:高福利主义、欧元困境、全球化时代的竞争力不足。也有人写书探讨美国的衰落,比如加拿大籍华人马耀邦的《美国衰落:新自由主义的穷途末路》。日裔美国政治学家、《历史的终结》作者福山近期在美国《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上发表《衰败的美利坚——政治制度失灵的根源》一文,细剖美国政治制度诸多流弊,感叹改革无望、“死路一条”(No Way Out)。美国前劳工部长罗伯特·赖克指出:“在美国,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想要变成中产阶级或者有钱人也比以前难了。主要原因就是不断扩大的平等差距。现在,平等在美国已经成为一个白日梦。美国中产阶级正在沉沦,低收入阶层的规模日益扩大。”

谈到大国崛起,从近代以来,我们大致可以归纳出三种主要崛起方式。第一种是挑战现存大国的军事战略方式。德国、日本企图通过侵略扩张来实现国家崛起,最后导致整个国家崩溃;苏联走以意识形态和军事力量为根本,和美国形成两极对抗体系的道路,结果是国力被耗尽,走向自我解体。第二种是搭便车方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日本在美国的盟国体系内,又采取此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崛起,但这是一种不完整的崛起,并没有实现真正的崛起,其负面影响迄今存在。第三种是以经济利益优先的霸权方式。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采取不主动挑战英国霸权,以经济利益优先逐步获得霸权的战略,实现了崛起。美国乘着当时的世界霸主英国忙于与后起的德国争霸无暇他顾,首先打击早已衰落的西班牙,取得在古巴和菲律宾的战略立足点;接着借法国财力不足之机,一举控制了巴拿马运河;后来又通过两次世界大战,使自己的国力大大增强。美国的崛起是近代历史上唯一成功的大国崛起。

然而,今天的中国崛起不可能采取以上三种模式的任何一种,因为无论国际环境,还是自身的发展,都决定了她必须选择一条新路。

“一带一路”开创大国崛起新模式。

从“一带一路”这个大国崛起新模式的特点,我们可以看出它与近代大国崛起模式的巨大差异。

其一,它是和平型模式。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英国哲学家罗素也说过,“如果世界上有‘骄傲到不肯打仗的’民族,那么这个民族就是中国”。常常有外国人会问:是什么精神支撑中国人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修筑长城?实际上是一种爱好和平、追求和平的精神。而西方文明是一种竞争性、排他性很强的文明,从希腊、罗马时代的独立城邦,到中世纪欧洲大陆的封建诸侯,直至近代的民族国家,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与实力竞争构成了西方世界体系的基本模式。“力量所及,则尽力扩张”,国家“以实力来确定自己的利益”,国家战略的核心是在相互冲突的国际环境中如何使用国家权力以实现国家目标和扩张国家利益。而从历史传统看,中国基本是一个战略内向型国家,国家命运的焦点是天下秩序的崩溃与重建,即所谓“国家兴亡,肉食者谋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保护国家不被倾覆,是帝王将相文武大臣的职责;而保护道德价值观不被颠覆,即使普通百姓也有一分责任。突出的天下情怀与鲜明的道德意识构成了中国战略文化的内在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极少出现以掠夺其他国家土地、财富、人口为目的的征伐,而西方国家从古希腊以来就充斥着对外扩张的历史,古罗马帝国的征伐就长达100多年,后来的“十字军东征”长达200多年,14世纪以来,西方对外扩张的历史更是达到600余年。

其二,它是文化型模式。以往大国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依靠军事或经济力量,而中国将来对世界产生影响,主要靠的是自己的文化。中华文化是伟大的优秀的文化,我们应该确立这种文化自信。世界历史上曾出现过20多种重要文明,但几乎都中断了,例如波斯文明、希腊文明、罗马文明。中国是唯一保持文明连续性的国家,其文化的独特性也得以延续下,作为其象征的语言文字和文化传统几千年未曾中断。这种连续性、独特性是中华文化具有创造力、生命力的表现。毛泽东同志说过:“一个民族能在世界上在很长时间内保存下来,是有理由的,就是有其长处和特点。”当然我们也不要贬低别人,中西方文化各有千秋。

中华文化有如下主要特点:

第一,具有高度的包容性。早在中国古代就有思想家明确地提出“和而不同”,但“和为贵”。中华文化可以将各种类型文明的优秀因子加以粘合,其他文化的种子如佛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都能在中华文化的母体内找到自己发展的土壤。保罗·柯文认为,西方文明是最狭隘的文明,西方人从不把其他民族的观点放在眼里。而且,西方人为了留存自己的文化,往往强迫别人放弃自己的观点。在未来的日子里,西方必须了解其他国家并向他们学习,不再假定自己拥有根本的优越性。如果西方不能改变自负心态,这将成为其衰落的最终原因。

第二,整体思维方式突出。无论在考察和分析自然现象方面,还是在工程、建筑、医学、艺术等社会实践中,都充分体现出这种思维的魅力。人类思维的进步、升华,既需要科学的分析,更需要整体的把握,需要二者的有机结合。中华文化中的整体思维和系统方法对推动现代科学技术的整体化、综合化的发展,对后现代化社会的思维方法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季羡林先生甚至认为,以分析为基础的西方文化也将随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综合为基础的东方文化。

第三,人学思想最丰富。中华文化强调人的自我修为、自我提升,注重人的道德的自律与自觉,明“人伦”、讲“中和”、求“致和”,蕴含着协调人际关系、讲究心态平衡的深刻思想。欧美式现代化提高了人们的物资生活水平,同时也破坏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出现夫妻离异、家庭崩溃、人情冷漠等社会现象。随着西方宗教的社会功能下降,中国人学思想的价值更加凸显。

第四,中华文化具有丰富人文精神,比如,天人合一、爱国主义、君子文化、礼仪文化、尚贤文化、忠孝文化以及人道主义精神等。这些都将为中国道路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宝贵的精神资源。

其三,它是共赢型模式。“一带一路”战略,之所以能够形成广泛共识,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支持,从根本上说,是因为它所强调的互利共赢、平等合作、共同发展等理念,与沿线各国渴望和平与发展的诉求高度契合,与团结协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的时代要求不谋而合,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具体体现。

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华文明越繁荣,输出的“和平”因素越多,带给世界的“红利”就越多。1000年前,唐朝开辟通向西域的丝绸之路,是为了把丝绸、茶叶、瓷器销往世界,不是为了用兵。唐高祖李渊认为,对周边邻国应修德结好,和睦相处。繁荣的大唐派出去的不是强大的军队,而是去西天取经的玄奘和尚;强大的明成祖派出去的也不是军队,而是给世界送去礼物的郑和。美国学者牟复礼和英国学者崔瑞德在其主编的《剑桥中国明代史》中讲到了明成祖与亚洲国家发展合作的情况。永乐帝大力培植了与中亚各国的关系。在他统治时期,朝廷接待了撒马儿罕和哈烈的22个使团、32个中亚绿洲国家的使团、13个土鲁番的使团和44个哈密的使团。它们给朝廷带来了诸如贵金属、玉、马、骆驼、羊、狮和豹;它们得到的赏赐是精美的丝绸和其他织品、白银以及纸钞以及其他贵重物品。

其四,它是开放型模式。唐朝之所以出现盛世局面,与当时的开放包容的政治社会氛围有很大关系。唐长安的人口中,外国的商人、使者、留学生、留学僧等总数不下3万人。当时来长安与唐通使的国家、地区多达300个。一些外国人在中国朝廷做官。而清朝正是因为闭关锁国,才错失了市场经济的新文明,并与第一次工业革命失之交臂,当西方的坚船利炮到来的时候,根本无力抵抗。所以,一个封闭的文明即使可能表面很辉煌,但是如果它不知道别的文明正在兴起,就可能处在极端危险、极端脆弱的境地。

真正强大的文明一定是一个开放的文明。我们在推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一定要开放胸怀,不断了解、消化和吸收所有最先进的文明要素并为我所用,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地崛起。

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的目标任务,并指出,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必须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开放发展作为我国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向世界表明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与实施,将进一步提升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促进国际经济文化交流,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更大作用。